top of page

天公
天公是玉皇大帝的俗称,是道教众神中地位最高者之一。石山脚新村中,几乎家家户户家门前都设立着祭拜天公的红色神龛。
除了平日每日早晚的祭拜,在大年初一、元宵节、中秋节等大日子,则会以烧大香及较丰盛的食物(鸡只、烧肉、水果、发糕等)作为供品,可见天公信仰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观音
观音是华人信仰中重要的祭拜对象。在石山脚新村中,除了家家户户普遍供奉着观音外,寿仙岩观音庙也是村民重要的祭拜场所。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庆祝观音诞辰的大日子,在这三天石山脚村民会至观音庙享用庙方准备的斋食,以丰盛的食物一同庆祝观音诞辰。

觀音


关公
三国时期被视作武将的关羽,其信仰之所以普遍是由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对其忠君、重义性格的描写,符合传统中国的价值观,因而成为华人社会无分佛道都备受推崇的神祇。
关公信仰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除了其刚正不阿、重义气的品德使黑白两道都争相拜为守护神之外,相传曹操相当赏识关羽,以礼相待、百般讨好希望能收归麾下;然而关羽并不领情,在辞别前夕将曹操赏赐的财物悉数清点成册,被后世视为「商用簿记法」的发明者,故民间奉为「武财神」。

關公

土地公
在社区寻访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土地公摆放的位置在神明桌的底部。不同于其他华人地区在特定区域为土地公建庙、建立社区型的信仰,当地华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各自的神龛供奉土地公,俨然形成一种家屋、土地守护神的概念。
有些人家的神明桌底部供奉的是唐番地主财神、五方五土龙神的牌位,前方却放置土地公的神像。其实这些神明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关于唐番地主、财神和五方五土龙神是否为同一位神明、该用什么规格祭祀也众说纷纭,但由于两者都没有具体的形象,在土地公神像传入后,便渐渐结合,形成今日所见的样貌。

土地公

拿督公
在新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屋角都有放置红色的小神龛,我们观察到新村中拿督公以身穿马来人传统服饰、头戴穆斯林的哈芝帽、手中拿着流行在传统「马来世界」文化圈的克里斯短剑,另一手则拿着中国式的元宝。但拿督公并不是只有一种形象,我们同时观察到仅以牌位表示和有部分家庭以石像代表拿督公进行祭祀,相同的是,神龛里都布置着香炉和简单的供品。
拿督公一般被视为保佑出入平安、财源广进的神明,和华人世界的土地公有些相同。但土地公作为从中国原乡南传的神明,管理土地的范围较大、具有「官阶」;拿督公的重点则较偏向马来西亚华人本土认同的展现,被归类在神煞系统,若家中不合时宜地动作会导致人口不安、家宅不宁,所以需要祭祀拿督公求取顺利,两者背后象征的祭祀文化有所不同。


拿督公
灶君

灶君
关于灶君的故事起源众说纷纭,然而民以食为天,灶君与寻常百姓的关系最为密切,连一般被视为基层守护神的大伯公(土地公)都只能称得上是「乡长」 ,灶君才是负责各个家庭的家宅神,掌管全家人的寿夭福祸。
相传灶君在农历年的年末会回到天庭向天帝禀报家庭一整年的情况,于是人们便会以甜食祭拜灶神,祈求灶君多说一些好话。新村内的人家几乎都有祭祀灶君的习俗,但部分人家由于厨房空间狭窄,这样的祭祀习惯便渐渐消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