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石山脚新村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锡矿开采的兴起,当地逐渐成为热闹繁荣的村落,妓院、鸦片馆、理发店、杂货店等商家都有,人口大量聚集,繁华一时。但在马来亚战役时期,村庄受到日军战火波及,导致大量人口外移,村庄规模缩减。然而,目前石山脚还是有许多值得一提的景点与其特色与故事。

子彈坑

子弹坑

 

  英国人殖民马来亚时盖了这栋建筑作为居住和办公用,而日军南侵到此地追剿英军时怀疑这间屋子里藏有英军,便以机关枪向屋子扫射,这座墙上的子弹坑便是当时留下的痕迹,至今仍未修补且为后人所居住。

電話亭

电话亭

  石山脚刚开村时仅警察局有电话,直到政府设立公共电话亭,村民才有设备自行对外联络,电话亭最少有50年的历史。当时电话亭附近有一家小茶室,若公用电话响起,经过的村民或在茶室的民众会去接电话,再到村子里通知村民接听。

 

  但随着通讯工具进步、公用电话时常损坏,以及电话亭内的零钱遭人偷窃,电话亭逐渐失去功能,政府也未再对其补修。现在的电话亭只保留下外部结构,里面已经无电话,但仍是当地具有历史价值的象征物。

警察局

警察局

 村内最大的建筑为警察局,建于新村时期,为隔绝村民与马共接触而当时驻有大量军警严密监视居民的一举一动。

 

  警察局在几十年前曾翻修过一次,现今仅有一名警察,当地治安良好。此处同时为警察的住家,房屋中间为办公区域,其他地区是警员的居住空间。

 

  户外有三个灭火的桶子,后院有香茅园与木薯园,而查获的违规改装摩托车会统一搁置在警察局后方。

街燈

街灯

 在石山脚大会堂前有一个花朵状的古老街灯,英国殖民时期因石山脚盛产锡米而经济繁荣,街场装置数盏街灯。

 

  旧式街灯为油灯,需要人员爬楼梯上去点燃。直到四十年前电力引进石山脚,自动化路灯取代旧式街灯,村内仅留大会堂前的一支灯炷。

大會堂

大会堂

 大会堂始建于新村时期,原先是木造建筑,二十年前才改建为现在的半水泥半木造形式,管理员是由村民选举出村内的其中一人担任。

 

  目前除公共事务用途外,同时也是村民举办婚丧喜庆的场所,里头附有的伴唱机设施为村民平时的休闲娱乐之一。

觀音廟

观音庙

  观音庙历史超过140年,由此可以推断石山脚较金宝与怡保更早开发。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是观音诞辰日,庙方有盛大的庆祝活动。

  主体为石灰岩洞,其滴落而形成钟乳石。里头有一口钟,上头标注的年代为清光绪十四年,此钟曾被偷窃过,但可能因为太重而被遗弃在路旁,现在以粗铁链捆绑而防宵小。每当有信徒捐赠香油钱,庙方即会敲钟告知观音。

  而外头有一个废弃的锡矿湖,现在被村民当作放生池,任何人都不可在此钓鱼,居民若有一些珍贵的鱼也会将其放生至此。

  许多香客为求姻缘而来,庙前两棵大榕树像一对爱侣,相距甚近且日夜相守,因此被称作「爱情树」,不时有情侣前来感谢姻缘树牵成缘分。 这里求姻缘的方式非常特别,首先进庙拜过花粉夫人、月老娘娘,再拿片姻缘碟,写上姓名、年龄、电话、地址,于姻缘树下祈求,最后绑上红线并将它挂上观音树,以祈求爱情的到来。透过阳光的照射,光盘会反射光辉至天空中,如同将心愿上达天庭、通传月老。     

  在观音庙洞外沿着阶梯向上走,可看到两个骨灰瓮,供品除了食物,也有许多小孩的玩具,这是祭拜两个孤儿的地方。相传以前这里常听到小孩的哭声,村民便请法师为孤儿超渡,并将其骨灰置在此供村民祭拜。   那时众多香客到此求真字,屡屡应验,消息传出后却有贪心的人将瓮里骨灰偷走,也使得卜卦不再灵验,村民多认为原因出自骨灰的消失。

  而在祭拜孤儿旁有一个大洞,据传是村内老人以前选择安乐死的地方,这些老人多孤苦无依,他们相信当他们死亡后,在此就会被自然超渡,也因此尸体被保留在洞里面,后来尸体腐烂,就只剩下一堆骨头,这些骨头现在也被村民拿出来到其他地方埋葬。

岩洞

岩洞

  石山脚有许多石灰岩洞,洞穴内的石灰岩结晶为当地特别的天然景观。

 

  其中著名的有小椰壳洞,为旧时开凿石灰岩所留下的坑洞,周末吸引许多游客前往,由导游带领深入洞穴探险,一窥石灰地形奇景。

锡矿湖

  旧时挖掘锡矿所遗留下之坑洞,后因长期降雨或人工注水累积,而形成矿湖,现被当地居民作为养殖渔业或鸡鸭的场所。

 

  目前石山脚的锡矿湖接近一百个,相较于怡保、金宝的矿湖是由开凿锡矿的大铁船挖凿而出,在石山脚的矿湖皆为人工挖凿之锡矿坑,因此规模较小。

 

  锡矿湖依偎着石山的景色形成美丽的湖光山色,是当地著名的景点特色。

錫礦湖
石山

石山

 是由石灰岩所组成,村民说包围着整个村庄的山,都被称作石山。

 

  从村庄中仰头望去,可看见外表裸露大片灰色的沙土,2014年一场大火,将翠绿山头烧成灰白枯木,裸露大片灰色的沙土。

 

  有些石山远远看去有像是狮子或狗的形状,是石山脚特别的自然景象。

雜貨店

杂货店

 石山脚新村有三间杂货店,两间为传统木造房屋,一间为较大的新式砖造房屋。

  其中木造的杂货店已有百年历史,老板表示杂货店从父亲那代开始经营,选择此地是因为锡矿发展带动这里经济,当时生意繁荣。

 

  现在以供应日常用品给当地居民、从外地来工作的劳工与邻近部落的原住民为主,也是当地居民聚会闲聊的场所。

學校

学校

  石山脚新村因开采锡矿而发达,1913年矿工们希望后代能接受教育,便建立了这间学校。

 

  在80年代锡矿没落时,许多青壮年外移寻找工作机会,将孩子留给其父母照顾,因此这个时期隔代教养是常见的状况,直到近年学生人口才稍微回流。

 

  其中也有许多非华人学生对华文有兴趣而来这间学校学习。小学的附近有一座篮球场,是学生与村民休闲运动的场所。

bottom of page